PG电子官方网站- PG电子试玩- APP下载基金调研丨东吴基金调研科兴制药
2025-09-28PG电子,PG电子官方网站,PG电子试玩,PG电子APP下载
根据披露的机构调研信息,9月24日,东吴基金对上市公司科兴制药进行了调研。
从市场表现来看,科兴制药近一周股价下跌5.90%,近一个月下跌13.23%。
基金市场数据显示,东吴基金成立于2004年9月2日,截至目前,其管理资产规模为292.04亿元,管理基金数67个,旗下基金经理共14位。旗下最近一年表现最佳的基金产品为东吴嘉禾优势精选混合A(580001),近一年收益录得143.55%。
公司于2025年9月24举行线上交流会,就公司近期经营情况、创新药进展、海外商业化布局等与投资者进行了互动交流。一、公司近期创新药及经营情况进展1、公司首个创新药管线日,公司管线b吸入溶液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CDE)审评中心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作为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专用药,有望成为全球首款干扰素吸入制剂,为全球儿童呼吸道感染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根据MorganStanley的预测,全球RSV治疗市场规模将从2025年21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8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3%。儿童专用吸入溶液制剂尚未有产品上市,公司的干扰素α1b吸入溶液将快速填补市场空白,结合多年短效干扰素销售的品牌影响力、营销网络等优势快速打开市场,获得先发优势。目前,人干扰素α1b吸入溶液III期临床试验顺利推进中,公司计划通过滚动递交研究资料的形式向CDE申报本品的药品上市许可申请,有望加速其后续上市进程。2、其他差异化创新药进展2025年,围绕肿瘤、自免、代谢等领域,公司创新研发持续推进,差异化抗体平台前景广阔,前瞻布局自免双抗方向。公司基于KX-FUSION蛋白药物、KX-BODY抗体药物等技术平台,布局了一系列差异化的创新管线单抗)用于肿瘤恶病质的治疗,目前已获得中美IND批准,已启动Ⅰ期临床;GB12(IL-4R/IL-31双特异性纳米抗体)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临床前数据显示,GB12在炎症和瘙痒指标上均具有显著优势,有望解决临床痛点;GB20(TL1A)与GB24(TL1A/LIGHT)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GB20的PCC分子具有良好体内外活性,在动物模型上显示出良好的缓解IBD症状与改善肠道功能和细微结构的效果。GB26(系统性红斑狼疮)同时靶向三条通路,兼顾两群细胞,从根本解决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实现精准缓解”。3、经营进展2025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高速增长,销售费用率大幅优化。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0亿元,同比减少7.82%;归母净利润0.80亿元,同比增长约576%;扣非归母净利润0.45亿元,同比增长约11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0.30亿元,同比增长约188%。公司持续聚焦“精准配置、降本增效”,通过推行全业务链条的精益管理,不断提升运营效能,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率为36.40%,同比下降7.67pct;管理费用率6.20%,同比增加0.65pct;研发费用11.66%,同比增加1.09pct。在欧盟市场深耕方面,欧盟战略合作深化,公司把握高端生物类似药窗口期,构筑海外增长新引擎。公司于近期与上海澳斯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合作研发KXBS001高端生物类似药,公司将结合在欧盟市场的先发渠道优势,积极抓住欧盟高端生物类似药快速增长的市场机会,为公司海外业务的持续增长谋篇布局。二、现场问答
答:在未来三至五年,公司将持续聚焦于肿瘤及自身免疫疾病领域中尚未满足的重大临床需求,侧重于解决现有疗法的核心瓶颈。依托自主开发的多特异性抗体平台与先进的分子工程技术,致力于研发“更智能”的创新型双抗/多抗药物,推动从“靶点组合”向“机制突破”的研发升级。在肿瘤治疗领域,公司重点布局将“冷肿瘤”转化为“热肿瘤”的创新路径。通过靶向肿瘤微环境中的关键免疫抑制细胞,或能突破肿瘤自我保护屏障。增强免疫细胞浸润与活化,克服现有免疫疗法耐药性高、响应率低等核心瓶颈,提升疗效的广度与持久性。在自身免疫疾病领域,公司侧重“免疫复位或重置”,区别于传统系统性免疫抑制。通过精准靶向致病性免疫细胞亚群,或开发仅在病灶微环境中激活的“条件型”多功能抗体,实现在精准治疗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正常免疫功能的影响,显著降低全身毒性,提升治疗安全性与患者依从性。公司立足于深层次机制创新,强调源头技术突破与差异化产品构建,通过以机制驱动的研发路径,填补未被满足的临床空白,并为公司打造高壁垒、可持续的产品管线,创造长期临床价值与投资回报。
答:TL1A靶点的核心优势,TL1A(TNF-like molecule 1A)在IBD调控网络中处于上游位置,可以被视为“总阀门”来阻断多条与IBD相关的炎症信号通路。这种机制使得TL1A抑制剂能够更全面地干预疾病进展,相较于现有靶点如TNF-α、p19/p40或α4β7等,其作用范围更广且更加根本化。2025年9月22日,赛诺菲在Clinicaltrials.gov网站上注册了TL1A抗体Duvakitug的四项三期临床试验,分别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海外MNC将TL1A靶点推向临床后期,展显了TL1A靶点在IBD领域治疗的巨大潜力和显著优势。TL1A双抗的立项逻辑,鉴于IBD病因复杂,单一靶点难以完全满足临床需求,因此开发TL1A双抗成为一种重要的策略。以下是其主要考虑因素:LIGHT通路在肠道炎症与纤维化进程中发挥双重驱动作用:一方面,通过与其受体HVEM和LTβR结合,激活多种免疫细胞,加剧肠道炎症反应;另一方面,可直接作用于成纤维细胞和上皮细胞,促进组织纤维化进展。当前临床治疗多聚焦抗炎,对纤维化进程干预有限,存在显著未满足需求。因此,靶向LIGHT的双特异性抗体不仅有望增强抗炎疗效,更具备潜力阻断炎症向纤维化的转化路径,实现从“控制症状”到“延缓疾病进展”的跨越。这一策略有望突破现有疗法局限,推动炎症性肠病(IBD)进入全病程管理的新阶段,具备明确的临床差异化价值与长远市场潜力。
答:公司长期致力于免疫疾病领域的研发与创新,尤其注重老年人口和慢性病管理的长期用药市场,这一市场的潜力巨大且需求明确。在特异性皮炎(AD)的管线布局方面,公司选择了GB12作为重点研发方向,其核心考虑在于IL-4/IL-31靶点组合的多样性和适应症扩展潜力。具体而言,IL-4和IL-31靶点的组合不仅能够覆盖多种免疫相关疾病,还通过多通路协同治疗有效解决单靶点药物可能面临的耐药性局限。这种策略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还能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持久的治疗方案。此外,该靶点组合在适应症扩展上具有显著优势,例如可以延展到哮喘以及其他炎症性疾病,从而进一步扩大产品的市场覆盖面和商业价值。